喝多少才算是“过量饮酒”?
有的市民豪放,认为自己“千杯不醉”,不存在再过量饮酒的问题,有的市民则滴酒不沾,小酌一杯也市烂醉如泥。从医学角度来看,究竟多少才算是“过量饮酒”?
笔者了解到,《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标准》对“过量饮酒”及“醉酒”作出了定义:
过量饮酒:指男性一次喝酒超过5个标准饮酒单位(即2两半(约毫升)高度白酒,或3两半(约毫升)低度白酒,或3瓶/5听啤酒,或7两半(约毫升)黄酒,或1斤半(约毫升)葡萄酒),女性一次喝酒超过4个标准饮酒单位(即2两(约毫升)高度白酒,或3两(约毫升)低度白酒,或2.5瓶/4听啤酒,或6两(约毫升)黄酒,或1斤2两(约毫升)葡萄酒)。
所谓醉酒,就是指急性酒精(乙醇)中毒,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以调查对象本人对醉酒的主观判断为依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应不超过25克,女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15克。25克酒精量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38度白酒75毫升,或50度白酒50毫升;15克酒精量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38度白酒50毫升,或50度白酒30毫升。也可以通过“饮酒量(ml)×酒精浓度(%)×0.8=酒精摄入量(g)”这个公式计算出自己的酒精摄入量。以饮毫升50度白酒为例:酒精摄入量为:毫升×50%×0.8=40克
酒量能不能锻炼出来?
据说酒量是能够锻炼出来的,经常喝酒,就会形成“海量”。
对此,专家解释说,酒精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需要乙醇脱氢酶和乙醛分解酶的参与,两种酶的含量直接决定酒量的多少,每个人体内的酶含量都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多喝酒有所改变,“所以,酒量是锻炼不出来的”。
“上脸”其实是血液中的酒精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但因体内缺乏乙醛分解酶,导致乙醛在体内迅速累积而不能及时代谢,造成毛细血管扩张所致,“上脸”的人应尽量少喝酒。
而有些人往往越喝脸越白,到一个点突然不行了,烂醉如泥。专家解释说,那是因为这样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主要靠肝脏里的P慢慢氧化(因为P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对大多数中国南方人来说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8两到一斤白酒。不管什么人,如果脸越喝越白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专家提醒:
一是为减少健康风险,能推则推。遇到非喝不可的情况,一定要避免喝酒的误区,保护好自己;
二是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等慢性病人尽量不饮酒;
三是使用头孢、甲硝唑等药物期间,必须禁酒;
四是陪伴人应注意饮酒者的保暖和防止意外伤害,醉酒后及时送医,采取侧卧体位以减少误吸风险,并注意定期翻动其身体,避免肢体长时间受压;
五是出现胸闷、胸痛、心慌、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腹痛腹胀、呕吐血液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这五类人不宜饮酒
1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饮酒后情绪高涨、血管扩张,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易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的可能出现猝死。
2糖尿病患者饮酒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影响血糖调节激素分泌和释放,对血糖控制不利。由于机体消耗量增大,有的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发生低血糖。
3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酒精进入消化道后,会对食管黏膜、胃黏膜和肠黏膜产生化学性灼伤,导致肠功能紊乱、胃出血、胃炎等问题。长期会增加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等患病风险。
过量饮酒肝脏最受伤,约90%的酒精在肝脏内代谢,一次醉酒相当于得了一次肝炎。即便没醉酒,长期过量饮酒也一样损害肝脏:先是酒精性脂肪肝,接着是酒精性肝炎,随后酒精性肝硬化,肝脏失去功能。
4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酒易诱发痛风,特别是啤酒,尤其是同食火锅时。
5准备生育者酒精会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和活力下降,导致不育;孕妇饮酒,导致胎儿畸形。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