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细胞视界”原创编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巴雷特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国际上倾向于只将与癌变有关的肠化型巴雷特食管才定义为真正的BE。在国内,巴雷特食管过去报道较少,并非是该病发生率低,而是许多医生并不能掌握该病的特点,致使许多病变漏诊。近年来,据国外资料显示,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并认为腺癌的发生与BE有关,因而BE作为癌前病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4月22日《Gut》在线发布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试验指出,对巴雷特食管可能发生癌变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窥镜监测或能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医学中心(ErasmusMedicalCenter,Rotterdam,TheNetherlands)胃肠病学和肝病学系的FlorineKastelein博士及其同事介绍称,该试验包括了来自荷兰5个医院的名至少有2厘米巴雷特食管的患者,在3年的随访中,有53人发展为高程度结构异常或食道腺癌(平均每年每人的发病率约为1.2人),其中有66%(35人)为0级,26%(14人)为1级,8%(4人)为2级。 在该试验中,患者按照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进行内窥镜监测(指南建议,巴雷特食管无发育异常的患者,每3-5年进行一次内窥镜监测;巴雷特食管有低程度发育异常的患者,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内窥镜监测;对于重度异型增生或腺癌的患者,指南建议进行治疗。) 经过平均2年的随访后发现,试验中53名发生肿瘤进展的患者中有12人(23%)死亡。各种原因引起的有5年存活率的患者占74%(95%CI,60%-87%)。0级患者中有5年存活率的占80%;1、2级患者中有5年存活率的分别占68%和33%。无进展的巴雷特食道患者有5年存活率的占94%(95%CI,92%-96%)。
作者提到,一般人群癌变的发现明显要比进行了监测的人群晚得多(P.)。-年期间,在荷兰的总人口中有人被确诊为食道腺癌。在这些患者中,有1%为0级,14%为1级,16%为2级,23%为3级,46%为4级。 经过平均7个月的随访后发现,在一般人群中,有(72%)人死亡,0级患者中有5年存活率的占62%,1级患者中占65%、2级为中占30%,3级中占14%,4级中占3%。 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诊断为巴雷特食管的患者应按指南进行常规的内窥镜监测,以便能尽早在可治愈阶段检测到癌变,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 编译自:JenniLaidman.BarrettsScreeningAssociatedWithEarlierCancerDiagnosis.Medscape.April28,.
口碑较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