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成功完成我院首例胸腔镜下先天性

小儿外科--刘海金曾林山/报道

近日,赣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小儿外科团队,为1名刚出生3天的小男孩食管闭锁(IIIa型)患儿,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因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新生儿实施了食管重建术+食管气管瘘修补术,目前患儿已痊愈出院,出院两个月返院复诊提示患儿术后食道通畅,无吻合口瘘和气管食管瘘复发等并发症,目前,术后一切情况恢复良好。

据悉,患儿来自赣州市南康区,男,第四胎,第三产,胎龄37+1周,出生体重g。产妇入我院产科14小时后,剖宫产出后,病房护士因发现患儿喉间痰鸣,口鼻见大量分泌物,随即转我院新生儿科监护,经插胃管、食道CT和造影后发现食道不连续,确诊为先天性食道闭锁。入院后,我院小儿外科创始人、小儿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潜教授带领小儿外科团队第一时间查看患儿,并迅速召集全院相关专家进行院内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nryteamMDT),经紧张讨论,制定了包括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手术方式、并发症应对、替代手术方案、术中备血、术后镇静等在内的周密计划,并邀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黄金狮主任亲临指导手术,经小儿外科与新生儿科团队密切配合并充分术前准备后,于入院后第3天年08月04日,成功地为患儿实施了我院建院来首例胸腔镜下先天性食道闭锁食道吻合术+食管气管瘘修补术。

刘潜教授术前查房检查新生儿患儿周密的术前讨论MDT术中情况

术中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未输血,手术时间约2小时。患儿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3天后开始进母乳,7天后全量母乳,术后一周造影复查食管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术后19天痊愈出院。术后2月返院复查未见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无食管返流。患儿体重及智力测试未见落后正常同龄婴儿。

据介绍,先天性食管闭锁在婴幼儿的发病率为1:-。第一胎食管闭锁发生率高,随着孕母年龄增大,食管闭锁有增高的趋势,食管闭锁中约6.6%主要合并13-三体和18-三体综合征。环境致畸因子的作用可能与食管闭锁的发生有关,有染色体异常。目前认为初级前肠的异常发育是导致食管-气管畸形的根本原因,食管闭锁采用Gross五型分类方法,I型:食管上端闭锁、下端闭锁,食管与气管间无瘘管,约占6%。Ⅱ型:食管上端与气管间形成瘘管,下端闭锁,约2%。Ⅲ型:食管上端闭锁,下端与气管相通形成瘘管,约占85%;对于食管两盲端间距离2CM为Ⅲa型,食管两盲端间距离2CM为Ⅲb型。Ⅳ型:食管上下端均与气管想通形成瘘管,约占1%。Ⅴ型:食管无闭锁,但有气管食管瘘,形成H型瘘管,约占2%。对于食管闭锁尽管在产前B超发现羊水增多和小胃或胃泡消失,但阳性诊断价值不高,敏感性仅达24%-30%,食管闭锁在产后可经胃管造影明确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在充分术前准备后应该尽早手术,有条件的尽量胸腔镜完成,术后加镇静、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高营养等综合治疗措施。

胸腔镜下食道闭锁是新生儿外科难度极高的手术之一,新生儿机体小,对外界环境尚未完全适应,它对麻醉、手术、术后监护都有极高的要求,手术者要有娴熟胸外基础和腹腔镜手术技能。此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小儿外科,尤其是新生儿外科的医疗技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在新时代下,为更好地响应国家在新生儿先天性结构畸形的救治号召,医院党政的正确领导、关心和扶持下、我院小儿外科团队在刘潜教授的引领下克服困难,砥砺前行,遵循引进学习、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原则,不断攻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继续朝着引领和刷新赣南地区小儿外科诊疗技术方向奋进,造福更多赣南革命红土地的儿童。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专科医院
北京儿童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nc.com/bsghl/86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