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医学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称为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的功能紊乱。

        这到底是个什么病?

胃食管反流病就是说:我们胃里、十二指肠里的内容物反流到了食管,刺激到了食管黏膜,引起的烧心、反酸等症状的一个疾病。根据是否导致食管粘膜糜烂、溃疡,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及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GERD也可引起咽喉、气管等食管临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的症状。

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胃食管反流病史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的胃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具体病因可分为以下三种可能:

一、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贲门失迟缓手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如妊娠、肥胖)及长期胃内压增高(如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均可使LES结构受损;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等都可能引起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障碍或者一过性的松弛延长;

二、食管清除作用降低:常见于导致食管蠕动和唾液分泌异常的疾病和病理生理过程,如干燥综合征等;

三、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长期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将使食管黏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

哪些人比较容易得这个病?

下面的这几类人比较容易得这个病,需要特别得注意:

  1、中老年人:目前普遍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国内调查显示,30岁以上者的反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年台湾进行的研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0岁和70岁达到高峰。

  2、男性:多数报道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调查显示其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4:1。

  3、肥胖:肥胖是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发生的中度危险因素。超重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对西班牙全国人口中随机抽取的名40-79岁的被调查者进行电话访问后发现,短期(1年)内的体质量增加与该病症状显着相关,体质量增加越多,越易出现反流、烧心等症状。

  4、吸烟:经常吸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年台湾曾进行一项研究,对名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检出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其中50%的人吸烟,平均20支/天。

  5、饮酒:很多研究发现,饮酒与胃食管反流病显著相关。调查发现,每周饮酒7次以上与频繁的反流症状相关,大量饮酒与有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相关。

  6、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令人注目。大的食管裂孔疝常伴有中至重度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可降低胃食管交界处的张力,增加胃底的感觉刺激以至触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患者随年龄增加(尤其是50岁以上),膈食管韧带萎缩、松弛发生食管裂孔疝。长期腹腔内压增高是诱发食管裂孔疝的因素,如妊娠、肥胖、慢性便秘及剧烈咳嗽等。

  7、精神因素:研究显示,有沉重生活压力的人易患本病。而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劳累、精神紧张、生气都与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关系较大,提示心理压力可能会是其危险因素。

胃食管反流病可有哪些并发症?

主要有:

1、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粘膜糜烂及溃疡可以导致呕血和(或)黑便,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

2、食管狭窄:食管炎反复发作致使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瘢痕狭窄;

3、Barrett食管: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10——20倍。

可以做哪些检查呢?

1、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结合活检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和其他食管病变(如食管癌等)做鉴别。内镜见到反流性食管炎可以确立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但无反流性食管炎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根据内镜下所见食管黏膜的损害程度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有利于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

2、应用便携式pH记录仪在生理状况下对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pH连续监测,可提供食管是否存在过度胃酸反流的客观证据,目前已被公认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尤其是在患者症状不典型、无反流性食管炎,及虽然症状典型但治疗无效时更具重要诊断价值。

3、血清胃泌素17检测可以反映胃酸浓度高低,提示胃食管反流的风险。如果已经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则同时可以分类胃食管反流的类型,如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功能性烧心等。胃泌素17还可作为胃食管反流病PPI药物疗效监测。由于可以抽过抽血检测,所以便利性和耐受性比其它检测方法要有优势,是近几年临床上推荐使用的方法。

另外,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滴酸试验和食管测压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辅助性诊断方法。

如何预防?

1.减少进食量。饱食容易出现食管以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进食应细嚼慢咽,少吃多餐。晚餐尤其不宜饱食;睡前4小时不宜进食。

2.少饮酸性及刺激性饮料。酸性饮料及刺激性调料、烟酒等,可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下降,尤其是烈性酒可使食管蠕动收缩波的频率下降。

3.减少脂肪摄入。脂肪可延缓胃排空,刺激胆囊收缩与分泌,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烹调以炖、煮、烩为主,不用油煎炸。

4.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刺激胃泌素分泌,使食管括约肌压力增加。因此,食物中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如瘦肉、牛奶、豆制品、鸡蛋清等。

5、饮食宜少刺激性。少吃巧克力,少喝柠檬汁等酸性饮料。烹调少用香辛料,如辣椒、咖喱、胡椒粉、薄荷等。

6.注重心理调节。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也十分大,像焦虑、抑郁都会让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紧张的时候注意缓解压力也同样重要。

专家提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疾病,这是一个可治可防的疾病,治疗方法相对简单,疗效和预后很好,具有可观的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

内容整理自网络、医学期刊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丁香园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nc.com/bsghl/7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