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生长,也是孩子长个子的时候,但是如果孩子突然蹿个儿,那就要注意了,可能是有病找上门了。
7岁小米身高“猛涨”
三年前,小米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但是她却不敢去跑步,因为她的胸部已经开始发育了,而且她的身高已经达到了厘米,相当于正常小朋友8岁的身高。
小米的妈妈带她医院做检查,“最初看到她突然‘蹿个儿’,我和她爸爸还以为是好事呢。她才7岁啊,这么早就发育了,会不会有问题?”
医生为她做了骨龄检查,发现骨龄已经相当于11岁,进一步抽血性激发试验和B超,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
“小米这种情况如果不治疗,预测成年身高不会超过厘米。”大夫说,“我建议可以试试生长激素针联合GnRHa针治疗。”
医院的治疗,如今小米的身高增高了30.3厘米。达到了厘米,骨龄13岁,预测靠小米自己还能继续增高3厘米!
10岁小姑娘竟来了“大姨妈”
刚满10岁的丽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6个月前的一天,丽丽上学回来,妈妈发现她内裤上有块污渍,看起来像是血块一样,这可把一家人都吓坏了。
在反复确认,妈妈确定丽丽来了月经。去医院检查之后,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当时她身高只有厘米左右。但是家长顾忌西药治疗的副作用,又心疼孩子每天打针会痛,再加上考虑到打针费用较大,所以一直拖着没有治疗。
半年之后,医院复诊,发现月经初潮后近半年明显长得很慢,6个月才增高了2厘米!当天骨龄检查也是13岁,也就是说,如果顺其自然不治疗,即使还能再长3厘米,最后丽丽的成年身高也不过才厘米!
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现在用生长激素针冲刺治疗也疗效有限,很难超过厘米。
“儿童性早熟”这个话题似乎在几十年前还是个从未听闻的词语,为何近年来却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呢?到底什么是性早熟?它有什么早期症状?又该如何应对呢?
医院儿科主任徐芳介绍,性早熟指女孩子八周岁之前乳房开始发育,男孩子在九周岁之前睾丸开始增大。
性早熟产生的“危害”
1、影响成年身高
由于过早的性发育,在性激素的作用下,身高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促进了骨骺过早地融合。骨骺线闭合后,可以说孩子长高的机会之门就关上了。
所以,一般性早熟儿童的生长周期会明显缩短,最终使其成年后的身高会比一般人矮。
2.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疾病风险
不少家长可能对性早熟不以为意,觉得孩子只是青春期来的早了一些。但很多时候,性早熟的背后,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疾病,比如肿瘤、感染、损伤。
另外甲状腺功能减低、肾脏功能等疾病也有可能导致继发性的儿童性早熟。
3.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性早熟的孩子因为身体提早发生变化,很容易被其他不知情的孩子嘲笑和孤立。
被孤立的痛苦和自我怀疑,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自卑甚至抑郁情绪。家长要记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