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不同影像,揭秘心脏畸形的真相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52013.html

多重影像鉴别的心脏憩室,你了解过吗?

去年,《欧洲心脏杂志(EHJ)》刊登了一篇来自中国的病例,病例中介绍了一个较为罕见的心脏疾病——心脏憩室。

文章标题:《主动脉纤维小叶间三角憩室:多重影像与病理的相关性》

心脏憩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很少发生于主动脉下区,尤其在纤维小叶间三角更为少见。据我们所知,这是包括三维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在内的多重成像首次发现主动脉下左室憩室,对手术路径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一起看下病例——

罕见的心脏畸形,该从哪下手?

一位37岁的男性患者因被疑诊为左室膨出(Lftvntricloutpouching,LVO)就诊于深医院。患者无任何不适主诉,既往曾患下后壁心肌梗死,超声发现主动脉根部囊袋样膨出。

该患者接受了多项影像学检查:

二维经胸及经食道超声:主动脉根部40*23mm囊袋样膨出,通过主动脉瓣叶下方的通道与左室发生血流沟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血流进出,并与左室呈矛盾运动。

实时经食道三维超声:囊袋口直径3*5mm,位于右冠瓣和无冠瓣之间。

增强CT:确认囊袋位于主动脉旁,通过主动脉瓣下的开口与左室相通。

心脏MR:囊袋运动幅度弱,其中无肌层结构。

A.室壁内陷是指在左室造影或CT检查中存在与心室壁内侧向室壁内凹陷的异常造影剂信号,通常收缩时消失,舒张时显现。根据其形态不同,也被称为室壁隐窝(Crypt),室壁龟裂(Clft),室壁凹陷(Rcss),通常是由于室壁肌纤维发育紊乱导致,可见正常心肌结构,收缩舒张功能无异常。故暂不考虑

B.左室动脉瘤也是一种室壁膨出物形态,通常有宽基底,薄壁,外壁无正常心肌结构,多由纤维组织组成,无或缺乏正常收缩功能。该患者室壁膨出物未见肌层结构,与左室矛盾运动,应考虑左室动脉瘤可能。但从大体形态上来看,该患者的窄基底膨出物不应诊断为左室动脉瘤。

C.左室憩室是室壁膨出物的另一种形式,通常为肌性结构,其外壁有正常心肌组织和正常的收缩功能,与心室连接处窄。但是也存在少数的心室憩室由纤维组织构成其外壁,收缩功能弱。

各种左室膨出的形态学特点如下:

因此,该患者应考虑为纤维性左室憩室。实际上,从组织学来源来看,纤维性左室憩室与左室动脉瘤更为接近,但从大体形态来看,将其命名为左室憩室。

多重影像——揭开心脏畸形神秘面纱

在本病例中,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对左室膨出物起到早期筛查的作用,并通过多普勒超声确定其内血流信号和运动情况。增强CT则对该膨出物的位置和形态进行了更精确的定位。心脏MR对膨出物的壁层结构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进一步通过运动形态对其功能进行判断。通过多重影像学检查,我们才能揭开这个左室膨出物的面纱。

为何费尽周折对左室膨出物的性质分类进行鉴别,因为其分类与预后密切相关。

首先,作为左室结构中的异常附属物,LVO有导致局部血流紊乱及血栓形成的风险,室壁内陷通常面积小,对血流影响不大,通常很少有栓塞风险;左室憩室为窄基底膨出物,与左室血流沟通较少,憩室内部有血栓形成风险,但血栓向左室脱落的风险较低;左室动脉瘤为宽基底,与左室常为矛盾运动,易形成湍流,血栓形成和脱落风险较其他形式的左室膨出都大。

其次,左室膨出也存在破裂的风险,左室动脉瘤和纤维性左室憩室壁由纤维组织构成,破裂风险较室壁内凹陷和肌性憩室都高。

此外,左室膨出也有逐渐进展,导致无效血容量增加和远期心衰的可能性。左室动脉瘤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更高。

费尽周折,最后的诊断如何?

本例患者诊断为纤维性左室憩室,虽然栓塞风险较低,但也存在一定的破裂风险,故对该患者采取了手术封堵治疗,由于该憩室位于主动脉瓣下,结构复杂,故进行开胸手术成功封堵。术后对憩室壁的活检也证实由纤维组织组成。

憩室壁的活检图

对于心脏的结构性异常,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能够发挥重要的初筛作用,并且能探及非常微弱的血流信号。心脏CT和MR对于结构特点和组织特性有更精准的评价作用。凭借多重影像学检查手段,本例位置罕见,病理结构特殊的心脏憩室得以诊断,并最终成功指导了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Zhongtal.Divrticulumofthaorticfibrousintrlaflttriangl:multimodalityimagingandpathologicalcorrlation.EuropanHartJournal,Volum40,Issu14,07April,Pags–

[2]Crstital.MultimodalityImagingandClinicalSignificancofCongnitalVntricularOutpouchings:Rcsss,Divrticula,Anurysms,Clfts,andCrypts.JCardiovascEchogr.Jan-Mar;28(1):9-17.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武德崴

责任编辑:董小雯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看过,请点这里

↓↓↓↓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nc.com/bsgzl/9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