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管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潜伏杀手”。初诊患者中,晚期患者数量堪忧。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打破了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困境。其中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最为广泛,成果振奋人心。不同于传统肿瘤治疗手段,PD-1/PD-L1抑制剂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杀伤肿瘤作用,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彰显出比肩国际的疗效,为我国晚期食管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与希望。基于此,本期我们将分享一例晚期食管鳞癌伴脑转移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一线治疗4周期后即达cCR的病例。希望可为临床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方案带来启发、提供参考。
病例提供医生简介
于诺医生
中医院住院医师
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5岁。
主诉:食管癌脑转移术后近1月。
病史:1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步行不稳,完善相关检查后提示颅内占位、食管占位性病变。颅内病灶术后病理提示转移癌。胃镜示距门齿约为30-35cm肿物,食管活检病理提示鳞状细胞癌。
既往史:患有高血压,控制可;患有酒精性脂肪肝;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
个人史:长期吸烟史、饮酒史。
家族史:父亲因肺癌去世,母亲健在。
查体:身高cm,体重90Kg;ECOG0分;浅表淋巴结(-);心肺腹(-)。
胃镜:食管入口距门齿约17cm,距门齿约30-35cm食管近全周可见一不规则隆起型肿物,肿物基底宽无活动性,肿物表面粗糙、糜烂,质脆、触之易出血。
活检病理诊断:分化差的癌,符合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上消化造影:食管中下段可见一长约7.1cm粘膜破坏及不规则充盈缺损,局部管腔略窄,造影剂通过受阻。
增强CT:食管胸中下段明显增厚,管腔狭窄,最厚处约2.2cm,局部呈肿物影,可见强化,纤维膜尚光整。右侧气管食管沟可见一短径约0.6cm的淋巴结。左肺门可见一肿大淋巴结。右肺可见一可疑结节。
PET-CT:
诊断1、食管下段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T3N1M1,IVB期)
纵隔淋巴结转移
左肺门淋巴结转移
左侧顶枕叶转移瘤切除术后
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价一线治疗:免疫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
给药方案:替雷利珠单抗mgd1+安罗替尼8mgd1-14+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mgd1+顺铂50mgd2-4。q3w,4周期。
脑转移术后瘤床局部放疗:VMAT
95%PTV36.0Gy/6.0Gy/6f
4周期疗效评价:cCR
食管原发灶:
左:治疗前,中:全身治疗2周期后,右:全身治疗4周期后
左:治疗前,右:全身治疗4周期后
淋巴结转移灶:
左:治疗前,中:全身治疗2周期后,右:全身治疗4周期后
脑转移灶:脑术后瘤床区的积液逐渐减少
拟行第5次免疫联合化疗治疗,监测ALT、AST进行性升高,完善检查后考虑乙肝复燃,暂缓免疫治疗,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乙肝治疗结束后,未再接受食管癌相关治疗,定期随访复查。
免疫治疗后4个月复查:影像评价cCR
胃镜检查
左:治疗前,右:治疗4个月后
病例总结本例患者为65岁老年男性,诊断为IVB期食管鳞癌伴脑转移,颅内占位切除术后予以瘤床局部放疗,后续予以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一线治疗4周期,食管病灶、淋巴结病灶疗效评价cCR。停药后4个月复查,仍维持cCR的疗效。
点评专家简介王鑫教授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CSCO食管癌指南编委、恶性肿瘤营养治疗指南编委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疗分会食管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食管癌分会委员
以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论著二十篇。多次在美国放射肿瘤学年会、世界胃癌大会等国际大会发言,曾获得中美放射肿瘤协会青年研究者奖及三次BestofASTRO奖。
专家点评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在免疫治疗应用于临床之前,晚期食管癌药物治疗方案极其有限,传统放化疗也难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以PD-1/L1为代表的免疫药物在食管癌领域频频传来捷报,为临床医生注入信心。
其中,基于我国本土自主研发的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RATIONALE研究[1]结果已在年ESMOAsia公布并于去年6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上正式发表。另外,RATIONALE作为全球领先的大型、多中心食管鳞癌III期研究,探索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全身疗效的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管鳞癌,入组患者覆盖全球,包括中国大陆58%,欧美21%,日韩等亚洲其它国家地区21%。目前已取得阳性结果,今年6月ASCO将发表数据,结果值得期待。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目前唯一对Fc段进行了特殊基因工程改造的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避免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Fab段彻底持久阻断PD-1/PD-L1结合、长半衰期、低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等药学优势[2-4]切实转化到了临床实践中。其最大的优势是产生持久应答、带来长期生存。
从该病例中也可以看到,采用以替雷利珠单抗为主体的免疫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一线治疗4周期后,患者食管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灶就已显著缩小,疗效cCR。停药4个月后复查,仍维持cCR疗效。显示出免疫治疗“一旦有效,持续有效”的独特优势。本例患者的成功治疗经验,提示PD-1单抗良好的抗肿瘤疗效,为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也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带来了希望。
参考文献:
[1]XuJM,etal.ClinCancerRes.Sep1;26(17):-.
[2]DahanR,etal.CancerCell,,28(3):-.
[3]ZhangT,etal.CancerImmunolImmunother,,67(7):-.
[4]Abstract#AmericanAssociationforCancerResearchMarch29-April3,,Atlanta,G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