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碳酸镁是临床上常用抗酸药,能够中和胃酸,维持胃液PH在3-5之间,中和99%的胃酸,使80%的胃蛋白酶失活,且抗酸作用迅速、温和、持久。此外,铝碳酸镁还可增加前列腺素E2的合成,增强“胃黏膜屏障”作用,还可促使胃黏膜内表皮生长因子释放,增加黏液下层疏水层内磷脂的含量,防治酸反渗所引起的胃黏膜损害。最后,铝碳酸镁也可吸附和结合胃蛋白酶,直接抑制其活性,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还可结合胆汁酸和吸附溶血磷脂酰胆碱,防止这些物质损伤和破坏胃黏膜。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可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灼痛、反酸、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还可用于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以及预防非甾体抗炎药所引起的胃粘膜损伤。
怎样正确服用铝碳酸镁?铝碳酸镁口服给药一般一次0.5-1g(1-2片),一日3次,嚼碎服,服药时间应在饭后1.5小时和睡前,也可在胃部不适时嚼服1-2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周为1个疗程,胃溃疡8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应避免同服酸性饮料(如果汁、葡萄酒等),以免抵消抗酸作用。若患者血铝浓度过高,应停药。过量服用可致糊状便,应适当减少用量,必要时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服药后的1-2小时内应避免摄入其他药物。
铝碳酸镁有哪些不良反应?铝碳酸镁含有铝、镁两种金属离子,可抵消便秘和腹泻的不良反应,因此不良反应少而轻微,仅少数患者有胃肠道不适、消化不良、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或糊状便;偶有口渴、食欲缺乏、腹泻。
此外,铝离子通过与磷酸盐离子结合,在肠道内形成不溶性磷酸铝,后者不能被胃肠道吸收,因而导致血清磷酸盐浓度下降,可影响骨质形成,故长期大剂量服用铝碳酸镁可导致低磷血症、骨质疏松症和骨软化症。肾功能不全者服用铝碳酸镁可导致血中铝离子浓度升高,肾功能衰竭者长期服用铝碳酸镁可引起铝中毒,出现精神症状,如神经质、烦躁不安、味觉异常、肌肉抽搐、疲乏无力等。
服用铝碳酸镁需要注意什么?心、肝、肾不能不全者或透析患者慎用或不用。
胃肠道蠕动功能不良者、高钙血症患者慎用。
低磷血症患者不宜长期用药(如原发性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症)
铝碳酸镁用量大时可吸附胆盐,因而减少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特别是维生素A。
铝碳酸镁嚼碎后,宜用少量温水送服,半小时内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将刚刚形成的胃黏膜保护层冲掉,半小时后,待胃黏膜保护层稳定并完全形成后,可适量饮水。
长期服药,应定期监测血中铝浓度。
胶体果胶铋和铝碳酸镁有何不同?作用机制:胶体果胶铋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可形成保护胶体,附着于胃黏膜表面,隔离胃酸,增强胃黏膜屏障作用,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愈合。此外,胶体果胶铋还可沉积于幽门螺杆菌的细胞壁,使菌体内出现空泡,导致细胞壁破裂,并可抑制细菌酶的活性,干扰细菌代谢,使细菌对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变得敏感,发挥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从而提高消化道溃疡的愈合率,减少复发。铝碳酸镁没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服药时间:胶体果胶铋必须在胃内酸性环境中才能形成保护膜,空腹时胃内酸度高,进餐后胃酸被稀释,胃内酸度降低,因此,胶体果胶铋宜在餐前1小时左右服用,以达最佳药效。铝碳酸镁宜在餐后1.5小时、睡前或胃部不适时嚼服,这是因为餐后食物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损伤胃黏膜,此时服药有助于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
适应症:胶体果胶铋与抗生素、抑酸药合用组成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铝碳酸镁可结合胆汁酸,适用于胆汁酸相关性疾病,如胆汁反流性胃炎。
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胶体果胶铋偶有轻度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便秘,粪便可呈无光泽黑褐色,但无其他不适,属正常现象,停药后1-2天粪便色泽转为正常,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微头痛、头晕、失眠等,但可耐受,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肾脏毒性,连续用药不宜超过8周。铝碳酸镁只作用于局部病变部位,胃肠道几乎不吸收,总体安全性好于胶体果胶铋。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小编猜你还想看:
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B2,有4大健康益处,不吃很亏
归脾汤(丸)新解,可治8种疾病,收藏了!
血压降太低了,降压药能不能吃半片?心血管医生告诉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