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纪涛副主任医师
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是怎么回事?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会癌变吗?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怎么治疗?
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是年一个叫Barrett的英国医生首先报道的,所以叫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是指食管下端粘膜细胞由于长期反流刺激由鳞状细胞化生为柱状上皮细胞的一种适应性改变,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刺激引起的食管粘膜损伤,同时胆汁成分也起了重要作用。Barrett食管本身没有症状,主要以反流症状为症状表现,但约40%Barrett食管患者没有反流症状。
现在一般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但并不意味着患有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后一定会发展为癌症,总体癌变率约为0.1-0.15%,而且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患者很少死于Barrett腺癌。由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到食管腺癌一般经历GERD(胃食管反流病)—胃上皮化生(Barrett食管)—肠上皮化生—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低级别上皮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这个过程,有时可能会不经过肠化而直接出现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的机会约为每年6%,有时虽取病理提示重度不典型增生,但由于取材位置不同及与原位癌难以区分等其他原因,实际上已经是原位癌了,由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发展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概率波动较大,约为0.5-13.4%。由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变为食管腺癌的危险因素有:有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特别是发作频繁、夜间反流明显、病史长的患者)、胃镜见有反流性食管炎(特别是重度食管炎)、Barrett食管的长度(长段的癌变机会要大于短段和超短段的)、超重(BMI-30)、吸烟、胸部放射、水果和蔬菜摄入低、使用松弛食管下端括约肌的药物、50岁以上男性、有食管癌家族史等,其中凡是能加重反流的因素都可增加Barrett食管癌变的机会,罹患以上危险因素越多,发生癌变的机会越大。
防治原则是控制胃食管反流,消除症状,防治并发症。方法有生活干预、药物、内镜下治疗及手术治疗。理论上讲避免胃食管反流的措施也会降低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癌变的机会,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和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以减少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癌变的机会,所以不推荐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由于Barrett食管局限于粘膜,现已不应用手术治疗,胃镜下治疗主要有射频(RFA)、粘膜切除术(EMR)、粘膜剥离术(ESD),或RFA与EMR、ESD联合,其中RFA以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安全性高而得到广泛应用,随访表明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的长期(2年以上)完全根除率在90%以上。
吴继敏:
吴继敏,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汪忠镐院士。兼任医促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委员,中华胃食管反流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副总编,《临床误诊误诊杂志》和《Gut中文版食管特刊》编委,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专注于胃食管反流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参与组建国内首家胃食管反流病科,擅长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其它腹腔镜手术,还擅长胃镜下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特别在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两千余例,病例数居国内首位,形成规模化和专科化效应,并针对贲门或胃切除术后的难治性反流病人开展了多种创新手术,形成一整套针对各种类型反流采取的综合治疗模式。年9月在河南郑州作为执行主席成功举办国内首届国际胃食管反流病论坛,自年至今在我院共举办八届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演示会,积极向全国推广腹腔镜胃底折叠这项技术。年起每年举办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论坛并任大会主席。
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多项。
好大夫网站:白癜风的治疗药物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