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简称BE,是指食道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临床表现:Barrett食管(BE)本身通常不引起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胃食管反流病(GRED)症状,如烧心、反流、胸骨后痛和吞咽困难等。但约25%的患者无GRED症状,因此在筛选BE病例时不应仅局限于有反流相关症状的人群,在行常规胃镜检查时,对无反流症状的患者也应注意有无BE存在。BE的诊断:BE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结果。当内镜检查发现食道远端有明显的柱状上皮化生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时,即可诊断为BE。1.内镜表现:内镜表现对明确区分鳞、柱状上皮交界(SCJ)和胃食管交界(EGJ)对识别BE十分重要。⑴SCJ内镜标志:为食管鳞、柱状上皮交界处构成的齿状Z线。⑵EGJ内镜标志:为管状食管与囊状胃的交界处,其内镜下定位的标志为最小充气状态下胃黏膜皱襞的近侧缘和(或)食管下端纵行栅栏样血管末梢。⑶BE内镜下的典型表现是EGJ的近端出现橘红色柱状上皮,即SCJ与EGJ分离。BE的长度测量应从EGJ开始向上至SCJ。内镜下美兰染色有助于对灶状肠化生的定位,并能指导活检。2.病理学诊断:⑴活检取材:推荐使用四象限活检法,即常规从EGJ开始向上以2cm的间隔分别在4个象限取活检;对疑有BE癌变者应向上每隔1cm在4个象限取活检;对有溃疡、糜烂、斑块、小结节狭窄和其他腔内异常者,均取活检行病理学检查。⑵组织分型:①贲门腺型,与贲门上皮相似,有胃小凹和黏液腺,但无主细胞和壁细胞。②胃底腺型,与胃底上皮相似,可见主细胞和壁细胞,但BE上皮萎缩较明显,腺体较少且短小。此型多分布于BE远端近贲门处。③特殊肠化生型,在化生的柱状上皮中可见杯状细胞是其特征性改变。3.BE的异型增生:⑴低度异型增生(LGD):由较多小而圆的腺管组成,腺上皮细胞拉长,核染色质浓染,核呈假复层排列,黏液分泌很少或不分泌,增生的细胞可扩展到黏膜表面。⑵高度异型增生(HGD):腺管形态不规则,分支或折叠状,有些区域失去极性。与低度异型增生比较,核更大、形态不规则且呈簇状排列,核膜增厚和核仁明显双嗜性。间质没有浸润。BE分型1.按化生的柱状上皮长度分类:①长段BE(LSBE)指化生的柱状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3cm;②短段BE(SSBE)指化生的柱状上皮未累及食管全周,或虽累及全周,但长度3cm。2.按内镜下形态分类:可分为全周型(锯齿状)、舌型和岛状。3.按布拉格CM分类法进行记录:C代表全周型化生黏膜的长度;M代表化生黏膜的最大长度。如C3-M5表示食管圆周段柱状上皮为3cm,非圆周段或舌状延伸段在结合部上方5cm;C0-M3表示无全周段化生,舌状伸展为EGJ上方3cm。
BE诊断记录内容当今国际上对BE的诊断存在两种见解:只要食管远端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就可诊断和只有食管远端柱状上皮存在肠上皮化生时才能诊断。鉴于我国对BE的研究不够深入,可以食管远端存在柱状上皮化生作为诊断标准较为稳妥,但必须详细注明组织学类型,及是否存在肠上皮化生。除有内镜下诊断外,还必须有组织学诊断,内镜和病理诊断相结合,有助于今后对BE临床诊断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监测与随访鉴于BE有发展为食管腺癌的危险,因此,应对BE患者定期随访,目的是早期发现异型增生和癌变。随访周期:内镜检查间隔时间应根据异型增生程度而定。无异型增生的BE患者应每2年复查1次内镜,如2次复查都未检出异型增生和癌变,可酌情放宽随访间隔;对伴有轻度异型增生者,第1年应每6个月复查1次内镜,如异型增生无进展,可每年复查1次;对重度异型增生BE患者应建议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或手术治疗,并密切监测随访。
白癜风忌食白癜风根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