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Kamikawa吻合)是对传统食管胃吻合的改良,是在胃前壁浆肌瓣包裹食管胃吻合口处,利用食管与残胃之间的压力差起到单向活瓣的作用,从而“再造贲门”,以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由于其利用胃前壁浆肌瓣覆盖吻合口,还可以加固吻合口,降低吻合口漏的风险。已有报道提示,Kamikawa吻合较间置空肠简化了手术过程,不影响术后残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镜检查及相关治疗。目前尚无Kamikawa吻合应用于5cm的EGJ肿瘤近端胃切除术后吻合的报道,本文分享一例腹腔镜辅助Kamikawa吻合在治疗肿瘤最大径5cm的EGJ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经验。
●一、病例资料●
病例男性,49岁,体质指数(BMI)22.8kg/m2。因“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入院,无特殊个人史或家族史,术前诊断:食管胃结合部间质瘤。胃镜检查示,胃底近贲门见一大小约52mm的球形隆起,表面光滑,触之质硬,不移动。腹部CT检查示,胃底黏膜下占位性病变,考虑间质瘤或平滑肌瘤。超声胃镜检查示,胃底隆起处病灶位于管壁固有肌层,呈欠均质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晰,切面大小约50.3x41.9mm。行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Kamikawa吻合)。
●二、手术步骤●
1.近端胃切除:
(1)手术体位及操作孔分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平卧分腿位,腹部操作孔采用常规“弧形5孔法”,剑突下1cm置入蛇形挡肝器。气腹压力维持在12~13mmHg(1mmHg=0.kPa)。
(2)腹腔镜下游离近端胃:常规探查腹腔,排查腹膜、网膜和脏器表面有无转移病灶。提起大网膜,沿胃大弯侧中点偏左血管弓外无血管区切开胃结肠韧带,进入网膜囊,向左结扎离断胃网膜左血管,继续向上离断数支胃短血管,离断胃脾韧带,裸化贲门左侧;沿肝下缘由右至左切开小网膜至贲门右侧,再在贲门右侧贴胃小弯侧胃壁往下切开小网膜至胃角处,继续向上游离食管下段,距肿瘤上1cm处离断食管;取上腹部正中切口5cm,切口保护圈保护切口,取出标本;距肿瘤下方1cm离断近端胃,将残胃提出腹腔外。
2.腹腔镜辅助消化道重建(Kamikawa吻合):
距残胃前壁近端3~4cm处亚甲蓝标记“H”形,宽度2.5~3.0cm,长度3.5~4.0cm;用超声刀或电刀沿“H”形切开胃壁浆肌层,沿纵行切开线向两侧分离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的间隙,制作浆肌瓣,注意保护胃黏膜层的完整性。残胃放回腹腔,重建气腹,腹腔镜下将“H”形上边与食管后壁距断端4~5cm处间断缝合4针;切开食管残端,在“H”形的下边切开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进入胃腔;腹腔镜下将食管断端后壁与残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缝合,食管断端前壁与残胃全层连续缝合,将胃前壁浆肌瓣缝合包埋食管,术中胃镜检查吻合口无狭窄及出血,完成消化道重建。见图1。
●三、结果●
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后吻合,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min,Kamikawa吻合时间min,术中出血量20ml。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胃管,并恢复流质饮食,术后排气时间1d,术后住院时间6d。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未观察到反流症状和相关临床表现,消化道造影提示吻合口未见狭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无反流症状与临床表现,复查胃镜提示食管黏膜光滑,舒缩功能好,未见反流性食管炎。
●术者介绍●
王伟
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外科学院委员(FACS)
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医师学会会员(SAGES)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ASCO)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胃肠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副主席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普通外科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专家共识》讲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委会胃肠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腹膜肿瘤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南遗传性肠癌协作组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学分会委员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杂志介绍●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胃肠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有着很高的影响力。《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医路有伴」合作专区《胃肠新视野》年第二期视频专栏推出医院胃肠外科王伟教授团队的腹腔镜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应用于直径5cm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