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黏膜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甚则食入即吐,进食时胸骨后闷胀或刺痛,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等。赵尚华教授擅治癌症,面对食管癌,他是如何辨治的呢?1案例1米某,男,74岁。初诊:年9月25日。
主诉:吞咽困难5月余。
患者于5月前出现吞咽困难,未予重视,症状进行性加重,后于年6月4医院,行胃镜示:食管中段23~27cm处有不规则隆起。病检:食管癌。因患者年龄较大,未行手术及放化疗,欲求中药治疗。现症:吞咽困难,能进流食,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消化尚可,二便可,精神较差,自发病以来体重减轻十余斤。今日钡餐造影示:食管中段可见约7cm充盈缺损。查癌胚抗原升高。四诊合参,证属胃阴不足、痰瘀互阻证。治以养阴和胃、化瘀通络为主。
处方:沙参15g,麦冬15g,石斛15g,清半夏10g,砂仁6g,山药10g,神曲10g,虎杖10g,守宫6g,三棱10g,莪术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mL。
按语:本案患者为老年男性,因气阴亏虚、痰瘀交阻于食道而发病,致吞咽困难;机体失养则体质虚弱,逐渐消瘦。本病例病机以胃阴不足、痰瘀互阻为主,治以养阴和胃、化瘀通络。方用沙参、麦冬、石斛益胃生津;清半夏、砂仁、山药、神曲化痰和胃;虎杖、守宫、三棱、莪术化瘀解毒;炙甘草调和诸药。如此则胃之气阴得以补充,痰瘀得以消散,诸症可减。
2案例2杜某,男,58岁。初诊:年3月7日。
主诉:吞咽困难4个月。
患者于年11月出现吞咽困难,医院,诊为食管癌。患者未行手术,化疗2次。现症:尚能进食面条,消化尚可,有时腹胀、呕吐,伴腿困,乏力。大便可。舌淡红,苔白齿痕,脉弦细。4个月来体重减轻20斤。血常规示:白细胞3.0×/L。四诊合参,证属脾气虚弱、痰气交阻证。治以健脾化痰、理气开郁。
处方:①红参10g,天冬10g,麦冬10g,石斛10g,砂仁6g,白英30g,守宫6g,生薏苡仁30g,清半夏10g,柴胡10g,黄芩10g,炒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mL。②龙宫莲胶囊(赵尚华老师自制,医院制剂,药物组成有龙葵、守宫、半枝莲、生黄芪、砂仁、白花蛇舌草、僵蚕、生薏苡仁等。)。每次3粒,每日3次。
按语:本病患者因痰气交阻,食道不利,则吞咽困难;痰气交阻,胃失和降,故腹胀嗳气,呕吐痰涎;气阴不足,故有腿困、乏力等虚象。结合舌脉,辨为脾气虚弱、痰气交阻证。治以健脾化痰、理气开郁。方中红参、天冬、麦冬、石斛益气养阴;炒白术、砂仁、干姜健脾和胃;白英、守宫化瘀散结;柴胡、黄芩、半夏梳理气机;炙甘草调和诸药。配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龙宫莲胶囊,共同达到脾胃调、腑气通、瘀毒祛、新肌生的功效。
跟着老中医从不一样的角度治癌症——
3案例3李某,女,72岁。初诊:年7月11日。
主诉:吞咽不适半年。
患者半年前因吞咽不适感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癌。未行手术,化疗4次后症状减轻。现症:无明显吞咽困难,泄泻,为水样便,每日3~4次,餐后即泻。无腹痛,伴头晕、乏力。纳可,眠可,小便正常。自发病以来体重减轻10余斤。多次化验便常规+潜血均未见异常。舌淡红,苔白,脉滑缓。四诊合参,证属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化湿为主。
处方:党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5g,炒白扁豆10g,陈皮10g,炒山药10g,莲子肉10g,生薏苡仁10g,砂仁6g,芡实10g,吴茱萸6g,补骨脂10g,川芎10g,天麻10g,炙甘草6g。6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mL。
年7月18日二诊:服上药后,患者腹泻减轻,每日1~2次。余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白,脉滑缓。原方酌加温补脾胃药。
处方:党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5g,炒白扁豆10g,陈皮10g,炒山药10g,莲子肉10g,生薏苡仁10g,砂仁6g,芡实10g,吴茱萸6g,补骨脂10g,川芎10g,天麻10g,肉桂3g,炙甘草6g。6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mL。
按语: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患者年过古稀,阴液枯涸,食道失于濡润,而成噎膈。经化疗后吞咽不适缓解,而脾气益损,脾虚不能正常输布水谷精微,而见泄泻、头晕、乏力等症。辨为脾虚湿盛证,治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药;配伍山药、莲子肉、陈皮、砂仁,助党参以健脾益气;芡实、吴茱萸、补骨脂温阳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川芎、天麻行气活血;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4案例4高某,男,63岁。初诊:年4月11日。
主诉:乏力半月余。
患者于年1月因“贫血2月余”在医院住院,查为贲门癌,病理回报:食管-胃交界处溃疡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其中部分为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部分为神经内分泌癌G3,核分裂象31个/10HPF。肿瘤大小3cm×3cm×1.5cm,癌组织累及齿状线及食管鳞状上皮下,最深侵犯胃壁浆膜下层,脉管内见癌栓。住院行手术治疗并化疗。4月9日查血常规:白细胞3.12×/L,血红蛋白.9g/L。现症:消瘦,乏力,纳差,无明显吞咽困难,小便少,大便可。舌淡红,苔白,脉细数。四诊合参,证属气阴两虚证。治以健脾和胃、益气养阴。
处方:柴胡10g,太子参10g,黄芩10g,清半夏10g,藿香10g,砂仁6g,白蔻仁6g,鸡内金6g,神曲10g,生黄芪30g,熟地黄10g,鹿角胶10g(烊化),阿胶10g(烊化),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mL。
按语:本案患者为老年男性。患者年过半百,胃阴不足,在此基础上复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等影响,而致痰气瘀热搏结,津枯血槁,发为本病。胃阴不足,不能正常输布水谷精微,而见消瘦、乏力、纳差等症。辨为气阴两虚证,治以小柴胡汤加减。方中小柴胡汤(柴胡、太子参、黄芩、清半夏)疏理三焦气机,此处以太子参易原方之人参;藿香、砂仁、白蔻仁、鸡内金、神曲健脾和胃;生黄芪、熟地黄、鹿角胶、阿胶益气养血;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益气养阴之功。
赵尚华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擅长癌症的治疗,总结了治疗癌症的元宗血津复辨证法,我们不妨从这本书中学习一下。
《赵尚华元宗血津复辨证法治疗癌症临证实录》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赵尚华教授在参考古代、现代医籍中的治癌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多年临床实践,结合中医发展规律,总结出了一套治疗癌症的元宗血津复辨证法,其将癌症分为元分证、宗分证、血分证、津分证、复元证五个阶段进行治疗,并把它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介绍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的形成及主要内容;下篇为临证医案录,包括元分证期医案6例、宗分证期医案38例、血分证期医案35例、津分证期医案14例、复元证期医案57例。
往期精彩推荐RECOMMEND月经有血块究竟是“寒”还是“热”?名医傅青主有话说!
14张潜意识测试图片,看穿你的内心世界!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胃病的5个经验方(内含福利日获奖公布))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本文选自《赵尚华元宗血津复辨证法治疗癌症临证实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彦敏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