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负责实施,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精准扶贫-大病救助项目”提供公益援助的“一路益行-胃病巡诊走基层”公益活动进入佳县,将为佳县27万人进行胃病普查,该活动是针对胃病高发地区开展的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早治的大兴公益活动。
“精准扶贫-大病救助项目”
佳县胃癌公益援助计划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共青团中央直属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发挥公益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年发起并设立“精准扶贫-大病救助项目”,通过多种途径募集善款,开展贫困青少年大病家庭及贫困人口大病患者专项资助工作,着力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社会问题。
佳县是胃癌高发地区,胃癌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早期无明显症状,诊断率较低,一般为5-10%,早期胃癌(I期),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总体治疗费用在人均两万元以内。对于II、III期的进展期胃癌,采用外科手术、化疗等治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0%、40-50%。而晚期胃癌(IV期),即使采用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不到10%,并对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胃癌筛查、提高早期检出率、尽早正规治疗是提高胃癌诊治水平的关键。
为更好服务陕西省“精准扶贫”工作,由西安医院、医院实施,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精准扶贫-大病救助项目”提供公益援助,联合发起陕西省胃癌公益援助计划〔以下简称“援助计划”〕。
二、援助标准
n援助人群:确诊为早期胃癌(Ⅰ期)、进展期胃癌(Ⅱ、Ⅲ期)的陕西省户籍贫困病患。
n援助形式:医疗救助。
n援助金额:依照募集资金额度,综合考虑申请人的家庭负担能力,对病患除医保、合疗报销及财政、民政补助后的个人自付费用部分进行专项资助(援助金额≤元/人)。
三、实施目标
1.全县范围内开展“医路益行-胃病巡诊走基层”活动,巡诊胃癌高危人群名,精准提升胃癌的早期检出率,通过早期科学治疗,减少患者家庭和社会治疗支出,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发展。
2.援助目标:确诊为早期胃癌(Ⅰ期)、进展期胃癌(Ⅱ期、Ⅲ期)的贫困病患13名。
四、项目筹备
(一)募集资金
1.基金会和受助地区共同发起公益募捐活动,号召爱心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等自愿捐赠。
2.佳县胃癌公益援助计划总预算金额54万元,由基金会配捐16万元,社会公募38万元。
3.基金会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捐赠法》、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章程》、《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项目考核核算实施办法》、《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公益项目管理办法》、《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项目评估办法》的规定,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资金接受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业务管理和财务审计,接受捐赠人对其捐款使用情况的监督。
(二)医院
n西安医院(三级甲等)
n医院(三级综合)
n医院(二级甲等)
(三)“援助计划”医院专家志愿者介绍
施海主任医师
第四军医大学学士、硕士、博士
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
医院消化病院院长
医院胃肠外科主任
医院胃肠外科就职20余年。工作期间,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完成了亚洲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ABO血型不符活体小肠移植、同卵双生活体小肠移植、小肠延长术、国内首例非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首例脾囊肿剥离、自体脾移植术、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及自体小肠移植术。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4项。擅长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及全胃切除、直肠癌低位保肛、结直肠癌Noses及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形成了注重胃肠道手术快速康复为特色的微创手术模式。
学术任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消化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长三角地区结直肠外科规范化治疗学组委员
科研方面: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SCI收录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4.15;累计影响因子大于50分。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4项;以第一负责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第二申请人(实际标书撰写者)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第一申请人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医院医院助推1项,总计科研经费达万元。
林涛副主任医师
三级公共营养师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博士
医院消化病院副院长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工作经历:先后在解放军第医院任内镜中心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
医院消化内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多年。
学会任职:陕西省医学会消化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副组长,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擅长息肉切除,取异物,EMR手术,食管静脉套扎术,食管静脉硬化剂注射术,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术,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术,胃肠道早期肿瘤的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手术),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的内镜下挖除术(ESE手术),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手术),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手术),胃肠道穿孔的钛夹修补术及内镜下尼龙绳荷包缝合术。
石德红副主任医师
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工作经历:曾医院(医院)消化呼吸科主任,曾在医院消化科进修学习,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消化内镜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消化心身联盟陕西省委员会首届理事、宝鸡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专业擅长:内镜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经内镜食道狭窄球囊扩张术、经内镜食道恶性狭窄支架置入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经内镜胰胆管取石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经内镜胆道良恶性狭窄支架置入术(ERBD)、早期消化道肿瘤黏膜剥离术(ESD),经内镜导丝引导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术。
科研学术: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积极参与专科学术活动,努力致力于区域消化内镜事业的发展,尤其规范化内镜操作技术的培训,为宝鸡市培训出一批年轻消化内镜医师,在胆胰管疾病的内镜治疗及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治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曾主办兰州军区首届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学习班。每年主持宝鸡市消化专科学术会2-3次。8年12月参医院管理培训。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高春燕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
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工作经历:自2年以来担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17年。医院、交大二附院进修。
学会任职:陕西省保健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第-届消化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及其他食管、胃肠、肝、胰腺等多发病、疑难疾病的诊治;胃、单人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腺瘤、早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平滑肌瘤等肿物切除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狭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空肠营养管内镜下放置术EMR术、ESD术、胃柿石碎石术、内镜下止血术、尼龙绳联合EMR巨大良性肿瘤切除术、Barrett食管氩气刀治疗术等内镜诊疗技术。
科研学术: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多篇,参加国家级课题1项,获得省级专刊1项。
李勇年主任医师
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
第四军医大学传染病学硕士研究生
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学博士研究生
医院感染科主任
工作经历:先医院医院感染科主任,曾在德国ROSTOCK大学附属ROSTOCK医院、法国南巴黎大学附属PAULBROUSSE医院进修,赴非洲参加联合国维和医疗行动,任战区资深医务官。
学会任职:陕西省感染病学会委员、西安市感染病学会常委、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委员、深圳市感染病医师学会理事、《中国肝脏病杂志》编委等。
专业擅长:从事临床科研和医疗工作30余年,在常见及疑难感染性疾病和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发热待查、乙型和丙型肝炎、脂肪肝、药物肝、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肝、多种原因所导致的黄疸、肝硬化的诊治。熟练掌握肝脏穿刺活检、人工肝、血浆置换和胃肠镜等专科技术。
科研学术:荣获军队医学科技创新一等奖,中华肝病学会论文三等奖,主编、参编《病毒性肝炎》、《现代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乙肝问》和《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乙肝》等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沈新主治医师讲师
医院消化外科研究生、博士
医院消化外科副主任
工作经历:医院普通外科工作,医院消化外科进修。
专业擅长:精通普通科专业理论,在胃肠道肿瘤的规范化诊治、普通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治、腹腔镜微创手术及高危患者术后管理、快速康复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年均诊治患者余人次,手术余台,熟练掌握开腹、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等在胃肠道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能独立完成胃癌和结直肠癌根治术、腹部外伤和消化道穿孔修补手术、肝脏病损切除术、疝修补术等各类开腹和微创手术,手术技巧娴熟。勇于开拓临床新技术新业务,开展的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
科研学术:积极教改研究,承担院级教学改革课题1项,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著3篇。医院临床新业务系技术助推项目一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目前,已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研究论著多篇,副主编专著1部。
注:具体巡诊时间安排及援助措施请随时留意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