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食管有抗反流的屏障。食管下端括约肌处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当结构受损或功能异常,就易于出现胃食管反流。
餐后感觉烧心反酸,这正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此外,食管炎症较重或者溃疡者,可伴有吞咽疼痛。并发食管狭窄,会出现吞咽困难。由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可出现如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等。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还容易并发Barrett食管(英国人Barrett首先报道,因此称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病人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30~倍。其发病机制为:由于食管下段长期暴露于酸性溶液、胃酶和胆汁中,造成食管黏膜的炎症和破坏,导致耐酸的柱状上皮替代鳞状上皮,进而引发Barrett食管。
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医院门诊部彭武镇主任建议,有餐后烧心反酸的症状时,有必要做下内镜检查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重点在于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
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非常重要。医院门诊部彭武镇主任建议:1、食管下端括约肌结构受损或功能异常的患者,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为了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睡前2小时内不宜进食,可将床头抬高15-20cm。2、注意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紧束腰带等。3、应避免进食使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力降低的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4、避免应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力的药物及引起胃排空延迟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钙通道阻滞剂及抗胆碱能药物等。5、应戒烟及禁酒,忌酸及辛辣食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