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可分为: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①椎间盘变性;
②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
③椎体边缘骨刺形成;
④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
⑤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体位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
1、吞咽障碍:
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管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
2、视力障碍:
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3、颈心综合征: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4、高血压颈椎病:
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
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6、下肢瘫痪:
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颈椎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
7、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1、药物治疗:
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可尝试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硫酸氨基葡萄糖与硫酸软骨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骨关节炎,这些软骨保护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软骨分解作用。基础研究显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细胞产生炎性因子,并促进椎间盘软骨基质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临床研究发现,向椎间盘内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显著减轻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同时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报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2、运动疗法: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3、牵引治疗:
“牵引”在过去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发现,许多颈椎病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特别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牵引”的患者,颈椎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牵引不但不能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相反牵引拉直了颈椎,反而弱化颈椎生理曲度,故颈椎病应慎用牵引疗法。
4、手法按摩推拿疗法:
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即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也推荐手术治疗。
5、理疗: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6、温热敷:
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患者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7、手术治疗
严重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者,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颈椎病的养生在平时,平时注意好“睡、按、动、敷、服”,定能将颈椎病控制到很好,将病情发作并发症降到最低,千万不要在颈椎发作时来亡羊补牢来做是没有用的!
1、用对枕头:
挑选枕头时尽量选择轻飘羽毛制品的枕头,枕头不宜太硬太高!
建议养成良好的睡姿,早睡早起,不要太过劳累睡觉,太过劳累会造成睡觉姿势不移动的情况,导致一个睡姿一直压迫颈椎,令颈椎病犯起!
建议平时睡午觉或每月抽出10天使用条形枕头睡觉来纠正颈椎的变形情况,使用直径12cm*40cm的条形枕头最适合人体颈椎的高度,利于逐步慢慢控制颈椎的恶性发展,利于恢复颈椎的正常形态。
2、定期按摩:
医院或养生馆进行穴位按摩和推拿,利于打通颈椎部位的各种穴位以疏通及颈椎病引起的淤血和老损,促进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
3、颈部保暖:
注意在秋冬季节颈椎的保暖,少让颈椎和背部对着吹风扇和空调!在冬季最好使用围巾裹住颈椎睡觉进行有效保暖。
4、时常运动:
建议最好在早晨、睡觉前做颈椎运动,左右上下旋转各20次!
每天练习《华佗五禽戏》或《太极拳》对于颈椎病和关节病等有很好预防和保护的作用。
5、药酒敷服:
(1)定期热敷毛巾涂药酒按摩:
先把小毛巾用烧开的热水烫热,再扭干95%水分,再倒入中草制成的跌打药酒到毛巾中间,有药酒的部位直接敷到颈椎部,每天2次每次20分钟;或用热毛巾敷颈椎20分钟后再涂抹药酒到颈椎加按摩也可以!
(2)定期睡觉前喝通经活络药酒:
颈椎病和肩周炎等劳损原来是这样来的!
原因:体内湿气太重!
《黄帝内经》认为“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湿气太重,五脏皆衰,则气血虚,滞涩凝固,万病皆起!
在中医角度来讲,除了先天和物理情形造成颈椎病之外,就是体内湿气太重造成,因为体内湿气太引起五脏六腑运作不畅以及气血两虚,这样容易造成体内关节淤血滞涩,加上物理作用较多的骨络部分就会犯劳损病。例如:一个湿气重的人,睡姿不好,就会犯颈椎病。若是上班用鼠标较多就会容易犯肩周炎,若是搬运的工作,就会容易犯腰痛。所以,湿气重的人相对容易犯颈椎病和其他关节病劳损。
建议在颈椎不舒服之前或湿气重的人可以内服具有通经活络、祛湿养阳的养生药酒,因为药酒可以促进全身特别是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达到通经活络的效果,并祛除体内湿气,调整气血两虚情况,保障身体五脏六腑正常运作和气血旺盛,从根本上预防颈椎病和其他关节病和劳损犯起的原因。
酒的活血功能将药效带到颈椎部位,将颈椎淤血和老损进行活通,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治本方法,对辅助治疗颈椎病和其他关节病有特效!
颈椎运动图:
觉得文章还不错,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
分享养生文章就是给亲朋最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