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以下儿童不推荐常规行Hp检测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什么情况下必须根除?

作者|医院秦小雁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大夫,我想问一下,我家孙子用不用查幽门螺杆菌?"

"嗯?为什么要查?宝贝多大?"

"3岁2个月男孩。我们大人都有。"

"孩子体重多少?平常有不爱吃饭,肚子疼的表现吗?"

"体重15公斤,精神食欲都好,也很少生病。"

"人呢?"

"没带。"

"噢,体重15公斤。身高多少?"

"厘米。"

"总体发育还不错,真是这样的话,并不建议专门查幽门螺杆菌。"

……

"不用查?"

"不用查。"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奶奶轻快地离开了。

奶奶走了,旁边的实习生却小声地嘀咕:"秦老师,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那么高,您这样建议?"

那么,幽门螺杆菌(以下均简写为Hp)感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让年轻的实习生如此担忧呢?我们的宝贝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检查和治疗呢?

现已证实Hp是一种长约3.5μm、宽约0.5μm的螺旋形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2~7根单极带鞘鞭毛。

目前认为Hp引起的胃炎属于感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至今还不完全明了,但多数研究认为,大部分患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粪—口、口—口传播途径传播的,尤其具有家族聚集性。也就是说,大家聚餐,如果一个人有Hp,他吃过的筷子夹了盘子里的菜,你再去夹,就有可能被传染Hp了。

这样一来,可想而知,Hp感染会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

据研究Hp在全球的感染率已超过50%,发展中国家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经济越落后感染率越高。

我国的感染率为40%~90%(平均59%),儿童也很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有研究表明:我国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会达到40%~60%。

Hp不仅感染率高,而且Hp非常顽固。成人一旦受感染,如果不采用正规治疗将终生受累,且自愈率极低。

既然如此,把Hp赶尽杀绝不就是最佳方案吗?或者说只要有意愿的都可以查,查出来直接用药根除不就得了。如果真能那样,一切不都简单了吗?

事实是多年来的各种研究表明:

1大多数感染者无任何不适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以至于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Ⅰ级致癌因子。尽管如此,Hp导致的上消化道炎症呈慢性活动性状态,其中只有10%表现为消化不良,15~20%表现为消化性溃疡,1%~2%的发生胃癌,小于1%的发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而70%处于无任何明显不适的状态。也就是说Hp虽然被标定为Ⅰ级致癌因子,但大多数感染者是无任何不适表现的。

2儿童感染Hp有其自身的特点

目前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即使在发达国家,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发生于儿童期。而且大多数感染发生于5岁前。感染了Hp,人们主要担心它会引起孩子发生胃及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胃非贲门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然而在感染Hp的儿童中,其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炎症反应或溃疡发生率皆远比成人低。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儿童感染Hp后确有其自身的特点。

(1)儿童Hp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的几率很低

大部分儿童感染Hp后没有明显的症状。少部分患儿可以发生: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黑便等消化道症状。但只有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被强烈推荐的Hp根除指征,而这两种疾病主要发生在成年感染者,儿童发生率很低。

(2)儿童Hp根除后再感染率可能较高

成人真正根除Hp后,其再感染率比较低,一般不超过5%;儿童是易感人群,有报道小于10岁的患儿即使清除了Hp,1年内再感染的几率也大大高于年长儿童及成人。

(3)儿童Hp感染者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

成人Hp感染者,不经治疗,不可能自发清除,一旦感染将终身携带;儿童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大约有10%左右的自发清除率。

(4)可用于儿童Hp治疗的药物有限

儿童Hp感染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抗生素有限,且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如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不宜用于儿童。铋剂因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不能用于6岁以下儿童。使得儿童的Hp感染治疗由于药物选择的限制而非常困难。

(5)儿童行根除Hp治疗的依从性差

儿童各器官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容易对各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治疗Hp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而且儿童服药依从性差。若不按规定、疗程使用,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及继发细菌耐药。

3Hp可能并非一无是处

(1)有研究显示:儿童期感染Hp,有可能降低儿童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疹等;幼年时期感染Hp可能抑制湿疹、皮炎等疾病的发生及发展;Hp感染与成人的湿疹、尘螨感染风险也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

(2)有研究显示:儿童感染Hp后,腹泻发病率比无感染儿童明显低,提示Hp可能有益于肠道菌群的平衡等。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耐药菌产生的风险,在根除Hp的同时,可能也消灭了其他一些细菌,打破了菌群的平衡,潜在的风险尚不清楚。

(3)在胃肠外疾病的研究中发现:

a.肥胖的发生率与Hp感染的患病率呈明显负相关;在发达国家,Hp的感染率越低,肥胖率就越高。b.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生呈负相关,即有Hp感染时更不容易得这些疾病。可以认为Hp的存在对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基因序列分析研究显示:自人类在约58,年前首次迁出非洲时,即已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提醒我们,也许Hp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的身体有着某种还不清楚的保护作用?要不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从未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伤害事件。

综上所述,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对儿童Hp感染的处理意见是: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行Hp检测;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儿童行Hp检测和治疗;因消化不良行内镜检查儿童建议行Hp检测与治疗。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以下几种患儿也还是需要积极检测的:

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以及要寻找病因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

参考文献:

1.刘文忠.《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解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2(6):-.

2.黄瑛,龚四堂.《规范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中华儿科杂志,53(7):-.

3.张澍田,程芮.《换个角度看幽门螺杆菌》.中华内科杂志,,56(5):-.

4.《UpTodate临床顾问》

5.《幽门螺杆菌与消化道疾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nc.com/bsgzd/88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