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内镜下

  根据日前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内镜下切除黏膜食管腺癌安全高效,或可成为新的治疗标准。OliverPech医生等通过近5年的随访发现,完全缓解率为93.8。

  OliverPech医生是德国雷根斯堡大学教授,他对年10月到年9月间就诊于单中心的例连续食管黏膜腺癌患者(平均年龄69岁;男性例)进行了研究。

  所有受试者均患有黏膜Barrett癌;对于可切除的病灶,研究人员首先通过诊断性内镜下切除明确疾病分期,即使肉眼外观提示为黏膜下病变也是如此。排除低级别发育不良、高级别发育不良及黏膜下或更晚期的癌症(T1期或更高)患者。

  总体而言,短节段Barrett食管患者共计例,其余为长节段Barrett食管患者。内镜下切除样本分期分析显示,大部分患者(n=)为上皮内腺癌,例患者腺癌侵犯固有层,例侵犯黏膜肌层的第一层,其余例侵犯黏膜肌层第二层。

  有例患者接受整块切除,其余患者接受分块切除。研究者发现本研究中例患者中达到完全缓解(定义为RO切除且有一次内镜检查提示正常)者为有例,完全缓解率为96.3%。

  其中,研究者在26.5(中位值)个月后发现,有14.5%的患者出现瘤块形成(高级别发育不良或腺癌)复发,例经内镜下再切除成功治愈。由此带来的长期完全缓解率为93.8%(均值,56.6个月),5年生存率为91.5%。

  Pech医生报道说,至于安全性问题,15例患者出现大合并症,包括出血伴血红蛋白含量降至t2g/dL(14例患者),以及穿孔(1例患者)。13例相对较小的狭窄合并症需扩张,所有这些病例通过内镜进行管理。

  最后,在分析内镜治疗哪些患者可能出现最成功的效果时,作者认为长节段Barrett食管及分化不良粘膜腺癌治疗失败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者承认,在上述患者队列中转诊偏倚无法排除,原因可能是只有内镜下可较好治疗的早期Barrett癌患者才被转诊。

  此外,在研究的较长时间里,Barrett食管和高级别异型增生的最佳治疗实践已发生了明显改变,从联合使用内镜下切除术、光动力疗法、氩离子凝固术对早期Barrett癌进行多模式治疗转向严格且纯粹为切除形式的治疗。

  不管如何,基于迄今为止发表的最大数量患者样本(例)的分析结果证实,内镜下切除术治疗黏膜腺瘤的安全性较好。研究者认为,内镜治疗黏膜Barrett癌应成为国际治疗金标准。

  随刊述评:新治疗标准

  在本期Gastroenterology杂志中,OliverPech,ChristianEll等基于一项T1a食管腺癌内窥镜切除治疗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继续开展了开拓性的研究。

  在该德国研究小组及其全球其他一些研究者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内镜下切除结节性高级别异型增生继以消融或切除所有残留的Barrett癌已成为高级别发育不良的治疗标准。目前有关内镜治疗T1a病变的数据较少,T1a病变的淋巴结扩散发生率较低但并非为零,在治疗规则中需考虑到这一点。

  在该研究中,患者的长期缓解率为94%,并且仅有2例患者死于Barrett癌。严重并发症较为罕见,而且通过内镜均得以成功治疗。极少数患者因以下原因需要接受手术:淋巴浸润,瘢痕、伤口愈合不良导致无法内镜下切除病变,初始治疗期间肿瘤分期评估不正确,或研究期间发生额外癌症。但即使是这些患者,最终也可获得良好转归。

  即使在专业医学中心接受治疗,也有确切证据证实食管切除术的死亡风险高达2%~5%,因此有必要将内镜治疗T1a食管腺癌作为治疗标准。









































什么是白癜风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nc.com/bsgyy/1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