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如此狡猾,如何降低误诊率

北京哪个医院是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

原创MSHK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收录于合集#第五届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2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干货满满~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然而,GERD的临床症状繁杂,除了反流、烧心等典型表现,还会出现哮喘、咳嗽、咽喉不适、非心源性胸痛等食管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

今年9月第2周是第五届“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主题为“多学科,治反流”,旨在呼吁人们重视胃食管反流病的多种症状体现。GERD的大部分症状没有特异性,常与其他疾病的症状重叠,导致该病的误诊率高,很多患者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

为此,“医学界”有幸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医院陈胜良主任为我们解答关于“如何降低GERD误诊率”的那些事儿。

GERD误诊率高,这些情况要注意

陈胜良主任表示,GERD的误诊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患者患有GERD,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另一种情况是患者患有其他疾病,被误诊成GERD。

GERD容易误诊成什么疾病?

患者可能因为有声音嘶哑、咽炎、咳嗽和哮喘等症状,被误诊为耳鼻喉科和呼吸科的疾病,这是最常见的。患者还可能因为胸部的不适或疼痛,被误诊为心脏病、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患者存在头颈部的不适,被误诊为颈椎病、甲状腺疾病等等。

访谈期间,陈胜良主任就跟我们分享了他曾遇到过的一位就诊于耳鼻喉科的GERD患者。

这位患者因为突然单耳失聪,就诊与耳鼻喉科,经过检查发现一侧咽鼓管压力升高,导致骨膜内外压力不平衡,进而影响听力。耳鼻喉科的医生对其进行了抗炎治疗,但是听力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后来这位患者感觉胃部不适,就来到了消化内科就诊,仔细了解病史和进行相关检查之后,这位患者确诊为GERD,经过常规治疗两周后,不仅胃部不适的症状得到改善,单耳失聪的症状也消失了。

陈胜良主任指出,如果其他疾病反反复复,且治疗效果不好时,应该排查GERD。

哪些疾病容易误诊成GERD?

一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烧心、反流等症状,或者有一些类似于胃食管反流的表现,被误诊为GERD,或忽略了所患的其他疾病。

比如冠心病患者或纵隔肿瘤的患者,可能也存在胸部不适或疼痛,如果被误诊成GERD,而忽略了冠心病或纵隔肿瘤的治疗,这些情况是比较危险的。

对此,陈胜良主任特别指出,要注意GERD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的情况。针对确诊为GERD的患者,不能忽视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要根据症状对相关疾病进行排查。

GERD临床症状多样,如何快速诊断

谈及如何能快速的诊断GERD,陈胜良主任提出,临床工作中要将主观诊断和客观诊断相结合。

主观诊断

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流,同时可能伴有食管不适和吞咽困难等症状,存在这些症状的患者应该考虑GERD的可能。疑似GERD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抑酸药物治疗,连续治疗两周之后,如果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该患者很大可能患有GERD。

客观诊断

目前,GERD诊断的金标准是食管pH值的动态监测,如食管pH值小于4,就可以诊断为GERD。阻抗监测也是诊断GERD的重要手段,如在监测过程中观察到液体反流,也提示该患者患有GERD。此外,还可以借助内镜检查来诊断胃食管反流。胃镜检查发现存在食管黏膜破损、贲门口松弛等情况,也可以诊断为GERD。

降低误诊率,多学科合作模式很重要

陈胜良主任指出,以上的诊断方法只适用于来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还有部分患者因为出现不典型症状,就诊于其他科室,可能会被误诊成其他疾病。因此,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对降低GERD误诊率有重要意义。

根据GERD的症状,多学科合作模式中可涉及消化科、胃肠外科、耳鼻喉科、呼吸科、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口腔科、精神心理科等学科。

消化内科的优势在抑酸治疗和抗反流治疗,但GERD的患者可能存在器质性疾病,药物无法治愈,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GERD患者可能合并其他症状,所以需要与耳鼻喉科、呼吸科、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口腔科等科室进行合作,从而更快更好地对GERD患者进行诊治。

此外,GERD实际上是动力紊乱性疾病,与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生活行为方式有关。对一些难治疗的内脏高敏感的患者,还可以借助精神心理科的方法共同治疗GERD。

最后,陈胜良主任提到,GER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发生误诊漏诊,在治疗方面需要非常精细和周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因此,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应用迫在眉睫。希望多学科合作模式不断地完善的同时,将这种模式传递或者宣教到不同科室、不同层级的医生,这对降低GERD的误诊率很重要。

专家寄语

(点击视频查看)

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多种多样,涉及到消化科、心脏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精神心理科等等。每一个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我们必须要个体化地去考虑他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呼吁广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相关的医生建立整体思维,真实地、确切地、准确地解决我们患者的痛苦。

专家简介

陈胜良主任

医学博士理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科行政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心身消化组组长,胃肠动力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消化心身组组长

世界中联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分会委员胃肠动力组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

中华消化心身联盟创始人

北京医爱公益基金会创始人

PsychosomaticGastroenterology创刊主编

擅长学术领域

临床实践:疑难消化病,功能性胃肠病,消化内镜诊疗

基础研究:肠脑互动神经胃肠病学,神经粘膜炎症

胃肠道粘膜癌前状态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MSHK

本文审核:陈胜良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文嘉欣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nc.com/bsgby/16301.html

当前时间: